首页 > 资讯 > 时尚业界 > 本土服装时尚品牌能否抓住机会 改变品牌战略顺应发展大环境

本土服装时尚品牌能否抓住机会 改变品牌战略顺应发展大环境

2016-10-08 10:00 来源:界面
本土服装公司的品牌化战略这些年来发生明显变化,从粗放式的开门店,转变成现在更为精耕细作的品牌走秀。当中虽不免跟风嫌疑,背后可都有各自盘算。

  经过多年的积累,即使生意不再像早些年一样容易做,但不少本土品牌本身仍然“不差钱”,舍得在走秀上投资。一场秀的筹备也颇费周章,以太平鸟为例,一场秀从做企划到定下嘉宾名单,通常需要半年,即使紧凑着执行,也要四五个月。而MO&Co. 早期投资者、娇兰佳人董事长蔡汝青则说:“输出品牌精神需要花钱、花精力,我觉得这不叫花费。”截至目前,MO&Co.在中国拥有近600家门店,目标是在2020年前达到1000家。

  当然,在行业“老司机”眼里,本土品牌的模仿痕迹无所遁形。在设计上,太平鸟童装Mini Peace的5月秀场和法国童装Bonpoint 2015春夏系列有些相近;模特妆发上,DAZZLE模特队伍中夹杂了国际T台正当红的粉色头......

  MO&Co.时装秀

  “一开始,本土品牌走秀会互相攀比模特人数。你有100个,我就请120个。结果一件衣服五个颜色统统穿上台。”Christine Low说道,“现在,品牌不一定要求高大上,但不少跟风情况出现。可能品牌走秀策略初期时定下的调调是A,做着做着加入了B,看到某些灵感后要求增加C,之后还要D、E、F......导致最终变得不伦不类。”

  事实上,这种情况在中国本土品牌中间并不鲜见。国际大牌每次走秀的服装套数在30-50套左右,并不是越多越好,主旨是体现精华、点到即止。但要本土品牌砍掉一些不过关、重复的造型,需要它们更有魄力。

  粗略一算,中国大多本土品牌少说也有十年以上的历史,但都说不上面目清晰。当更多的竞争者加入进市场后,格局不可控制地变得复杂起来。

  只需观察85后、90后消费者就能很快发现,走秀已是不可或缺。高端时装品牌一年n次的风光大秀就像台造梦机器,通过网络传播让年轻一代满怀憧憬。他们身边的Zara、H&M、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犹如群狼环伺,紧紧盯着那不甚丰厚的荷包。本土品牌在名气与价格的双重压力下,想到走秀。它就像幅漂亮且显眼的巨幅海报,同时还有特邀明星、KOL等口碑传播作为回报。

  MO&Co.时装秀
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方式 | 撤稿声明